2010年7月2日19:30分,我校又有100名航空学子被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颁奖晚会,并且其中有40名学子参与了大合唱,成为我校又一大亮点。在此之前的2009年6月12日,我校曾有100名航空学子应邀参加了人民大会堂首届中国聂耳音乐会(合唱)周——《前进颂》大合唱,并在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等播出。我校是参与《前进颂》大合唱唯一的一所民办高校,而且参演人数最多、演唱曲目最多、组织演练最好,受到了中央电视台组委会总导演王宪生的表扬和和观看演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
这次参加央视青歌赛颁奖晚会,我校仍然是唯一一所参演的民办院校,仍然是选定100名航空学子,仍然是选择我校学子参加大合唱,同时还安排我校学子在大合唱之后,坐在台下配合其它单位的演出进行现场互动,并且在互动的同时放声歌唱。这次参演曲目仍然比较多,任务比较繁重,上台演出的40人大合唱《江山如画》主题曲目有三首:《我和我的祖国》、《在希望的田野上》、《振兴中华》。在台下互动演唱的曲目有六首:《延安颂》、《二月里来》、《恕吼吧,黄河》、《再唱山歌给党听》、《在灿烂的阳光下》、《唱响中国》。
本届颁奖晚会,要求严、标准高。中央电视台孙导演亲临我校挑选学生,从纪律要求、形象气质、才艺表演等方面进行筛选。入选的100名航空学子在校区学管中心、团委学生会的精心组织下,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进行演唱训练。按照彩排计划,6月29日、6月30日、7月1日连续三天集中在中央电视台第九演播厅现场连排,整个排练过程做到了不怕吃苦、组织严密、安全到位。特别是我校航空学子整齐的阵容、统一的校装、端庄的仪表、熟练的演艺、良好的精神风貌给组委会、导演、领导和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到了中央电视台组委会总导演王宪生的表扬。
7月1日晚7:20分,在庆祝党的生日的大喜日子里,本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颁奖晚会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经过大浪淘沙的31个节目正式演出。晚会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朱军、董卿、张泽群、朱迅主持。7月2日19:30分,CCTV—3将录制播放。在正式演出中,中国音乐界著名人士赵季平、印青、李谷一、王晓峰、将大伟、蔡国庆、屈塬、阎肃、张建一、张也、刘青、王丹彦、王黎光、郑咏、小虫、吴彤、宋一、孙楠等人包括参加青歌赛的评委、业届领导、特邀嘉宾100余人莅临晚会现场。我校百名参演学子以精湛的表演、超常的发挥、飒爽的英姿赢得了在场观众阵阵的掌声。我校胡琼彦同学是这次参演100学子中大合唱教练员,她现在担任我校学生军乐团指挥,是我校才艺突出的一名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钢琴、电子琴等乐器。胡琼彦同学从小学练钢琴,练了整整10年,并考取了钢琴八级技能证书(最高10级)。
我校是培养航空服务人才的摇蓝,平时十分注重学生的才艺训练,先后成立了学生军乐团、舞蹈团、手语社、英语角、绘画班、体育教练员班等多个社团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曾参加过中央电视台抗战胜利60周年大合唱、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建国60周年大庆、人民大会堂小康之歌演唱会礼宾服务等重大活动,锻炼和培养了学子的才艺,为推荐学生到民航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国内外许多航空公司面试招录员工,都把才艺表演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比如,去年南京禄口机场来我校招录员工,原溶婧、张帅同学就是以出色的节目主持表演被当场录用;2008年奥运会我校宠娇、王倩、杜波、王玉婷等同学因担任引领员被南航空乘直接录用;我校杨敏同学夺得南航空姐大赛冠军,就与她具有钢琴等方面的优良才艺密不可分。
通过此次活动,广大学子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艺,了解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更加了解了青歌赛中美声、民族、流行、原生态、合唱等类的唱法,学到了青歌赛蕴含的顽强拼博、勇争第一、学无止境、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永不气馁、团结协作、不断创新、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强化了中华民族的责任感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歌唱的饱满热情。参加活动的每名学子,认真撰写了收获体会,不少学子自愿参加了学校社团组织,还有许多同学在活动中受到了鼓舞,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此次活动,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学生家长的关注与支持,纷纷来电关注自己孩子的成才进步,争取让自己的孩子在社团活动的大溶炉里接受锻炼,我校将给予欢迎与大力支持,以最大的努力给学子们展示才艺的机会,以优质的培养让广大学子们早日成才。
2010年6月29日、30日、7月1日我校百名参演青歌赛晚会大合唱航空学子到中央电视台排练和演出
2010年6月29日、30日、7月1日我校参演青歌赛大合唱的航空学子身穿演出服和校服从学校出发
我校参演青歌赛大合唱的部分航空学子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门前合影留念
我校参演青歌赛大合唱的100名航空学子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门前合影留念
我校参演大合唱的40名航空男女生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厅进行彩排
第十四届青歌赛颁奖晚会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朱军、董卿、张泽群、朱迅主持
我校参演大合唱的40名航空男女生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厅舞台上进行训练
我校10名航空学子参加本届青歌赛颁奖晚会礼仪服务
我校40名大合唱航空学子与李谷一同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
我校40名大合唱航空学子与王铁刚、陈勇、薛皓垠同台演唱《振兴中华》
我校40名大合唱航空学子与常思思、王庆爽、严当当、陈笠笠同台演唱《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校60名互动演唱的航空学子与歌手放声歌唱:《延安颂》、
《二月里来》、《恕吼吧,黄河》、《再唱山歌给党听》、《在灿烂的阳光下》、《唱响中国》
我校参演大合唱的部分航空学子在演出结束后与李谷一、王庆爽合影留念
我校参演大合唱的部分航空学子在演出结束后与民族唱法金奖获得者王丽达合影留念
我校参演大合唱的部分航空学子在演出结束后与台湾著名歌手小虫合影留念
我校参演大合唱的部分航空学子在演出结束后与获奖选手合影留念
我校参演大合唱的部分航空学子在演出结束后与著名小品演员贾玲、白凯南合影留念
我校参演大合唱的部分航空学子在演出结束后与原生态唱法金奖获得者雪莲三姐妹合影留念
我校参演大合唱的部分航空学子在演出结束后与蔡国庆合影留念
我校参演大合唱的部分航空学子在演出结束后与张也合影留念
我校参演大合唱的部分航空学子在演出结束后与民族唱法银奖获得者合影留念
我校参演大合唱的部分航空学子在演出结束后与获奖歌手合影留念
后附:
中国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简介
创办于1984年的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已举办十三届。经过25年的实践和不断创新,该赛事已成为弘扬民族艺术、普及音乐知识、发现和推出声乐人才、引领和推动我国声乐事业发展繁荣的重要平台。
“乘着歌声的翅膀,亲爱的随我前往——” 一曲曲嘹亮的歌声,飞出千家万户的荧屏;一个个充满憧憬的歌手,在这里放飞梦想。
央视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引领音乐风潮、推出大量明星的同时,也让我国的声乐艺术乘着歌声的翅膀,来了一个大飞跃、大发展,使我国的声乐艺术之花,绽放得烂漫多彩、姹紫嫣红。
“三分法”,让通俗歌曲浮出水面
一曲《乡恋》引起的轩然大波,曾是上世纪80年代的热门话题。新旧观念在社会转型期的对立,使得港澳流行歌曲在改革开放之初流入内地时,被冠之以“靡靡之音”,虽然在社会上广为传唱,却登不上大雅之堂,通俗唱法也不为音乐圈所认可。
1986年,第二届青歌赛一改首届不分唱法的混合赛状,设立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作为全新的比赛形式,一推出即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虽然“三分法”至今争议不断,但这种比赛规则沿用至今,影响巨大。尤其是通俗唱法的确立,让蛰伏多年的内地流行音乐从半地下的状态,正式浮出水面,并以“井喷”的形式席卷全国。
透过电视的巨大影响力,青歌赛推出新人、新歌,并将内地流行音乐的创作不断推向高潮。《一无所有》等带有西北风特点的摇滚歌曲大受欢迎,大量的创作歌曲都在音调上模仿北方民歌慷慨苍凉的音乐素材,一时间,一股强烈的“西北风”劲刮流行乐坛,使得1988年的青歌赛,涌现出大批劲歌,《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少年壮志不言愁》等歌曲流行一时,而韦唯、田震、毛阿敏、杭天琪、胡月等歌手也一夜成名。第四届青歌赛,传承西北风和新技法的混合路线,感情含蓄而深沉的音乐成为内地流行音乐的主流,直至数年后爵士风格的流行音乐兴起。青歌赛,好像一道风向标,引领着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
伴随着风起云涌的各种电视晚会,青歌赛获奖歌手大显身手,凭借荧屏完成了由“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对不少歌手而言,央视青歌赛,是一个梦想起锚的地方。
进入新世纪,“组合”形式纳入青歌赛,于是,人数不一、风格名异的各式组合大行其道,流行歌坛千姿百态,热闹非凡。之后,“原生态”唱法从民族唱法中分离出来,带有天籁之音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歌曲,由田野乡间登上大雅之堂,给青歌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也体现了音乐返璞归真的潮流和发展趋势。
曾做过青歌赛评委的著名词作家王晓岭,对青歌赛做了这样的评价:历经20多年的青歌赛,已经成为我国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声乐赛事,成为激荡青春、引领潮流、追求梦想的象征。青歌赛始终坚持正确导向、民族精神、权威公平等比赛宗旨和原则,以“繁荣音乐文化、推出歌坛新人、丰富电视荧屏”为目的,源源不断地打造新人新作,对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民族声乐重现多样化
因一名参赛选手的唱法归属问题,引发了“学院派”与“民间派”的争议——世纪之交的第九届青歌赛上,歌手李琼一曲《山路十八弯》让评委们眼前一亮,但一个棘手的难题也摆在了他们面前:这是民族唱法吗?
没人质疑民族声乐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实践上取得的成就,但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尤其是青歌赛上,“金氏”门徒频频获奖,使得民族唱法单一、雷同,缺乏个性,从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也使得人们反思民族声乐的教学和教育模式。
“民族声乐从1956年正式进入高等院校,如今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并建立起一套相对严密、规范、科学的具有可重复操作特性的教学体系,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金铁霖等人将西方美声唱法引入到民族声乐的教学中,不仅具有美声畅通、集中、宽泛等特点,而且也有传统唱法的轻柔、甜美、明亮等特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培养了一些适应社会需求的民族歌手,如彭丽媛、阎维文、宋祖英等”,音乐学者乔新建谈到此,现出一丝苦笑说:“他们的成功使人趋之若鹜,但也使得民族唱法逐渐单一,所有的民族唱法的歌手都成了千篇一律、清一色的发声机器,连动作和表情都近似。”
2006年第十二届青歌赛,随着“原生态”唱法的设立,民族声乐领域内民族唱法的一元化局面被打破,多元化的趋势令人欣喜。蒙古族的“长调唱法”、“呼麦唱法”、侗族的“大歌唱法”、彝族的“海菜腔唱法”——“原生态”唱法的加入极大地丰富了民族声乐的内涵,让很多人都不禁感叹:中国还有这么多好听的民歌!
观众评价原生态好听、好看、好玩。评委席上,徐沛东面对选手们琳琅满目的服饰,丰富多彩的音乐,自称感觉像是在过节;余秋雨在评分的同时不忘强调“我们也在欣赏”;李双江感叹原生态唱起来永远都不会累;曲比阿乌强调歌手的表演打动了自己、打动了观众……
“回想王昆、郭兰英、郭颂等早期民族歌唱家,以及马玉涛、李谷一等人,他们都有过向民间学习的经历,因而这一时期的民族声乐艺术真正走上了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青歌赛评委田青认为,民族声乐教育应以青歌赛为契机,重新倡导走出校园,走向民间,向民间戏曲、曲艺、民歌学习,使民族唱法真正做到百花齐放。
专业素质与文化素养比翼齐飞
4月12日开始、5月9日结束的第十四届青歌赛的团体决赛,取消了设立已久的综合素质考核环节。但在6月9日开始的个人单项赛事中,“综合素质考核”却又“卷土重来”。
为什么会要如此变化?这一变化又说明了什么?
“青歌赛增加素质考核并不是难为选手,而是想通过歌手大赛这样一种方式,来引起艺术爱好者,或是今后打算从事艺术工作的这些人,除了本身的专业知识以外,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关注”,曾经负责过青歌赛的央视副总编辑朱彤解释说,“素质考核主要是起一个倡导作用,通过这些具有偶然性的选题,来检测一下歌手对社会上的文化知识的一个敏感度。”
综合素质考核考题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时事等方方面面。赛场上,评委余秋雨的知识渊博、口若悬河和选手们的手足无措,形成了鲜明对比,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不过,对此环节的争议声也一直存在,有业内人士认为,随机抽取的一两道考题,并不能考出歌手的文化内涵深浅。比如有的评委质疑,对于很多没有走出过家乡、甚至没有接受过基础教育的山区选手,或是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选手来说,很多考题无异于鸡同鸭讲。而且选手抽题随机性很大,大学生只抽到成语解释,农民却要回答关于南美洲国家的问题,有失公允。
但也有观众表示,缺乏了综合素质考核,“青歌赛”也就失去了其可看性。因为音乐要打动人,表达者先要有内涵修养。我们可以容忍选秀节目的哗众取宠,但央视青歌赛,不应该没有“文化”。
不满与争论并存,但对于综合素质考核,也许原青歌赛组织者邹友开的一段话很能说明问题:“我遇到过一些选手,文化素养较差,获奖后心态失衡,不能正确看待荣誉,人生的步伐走向了反面,甚至有个别人走向了堕落之路。虽然这些不好的事情是极个别的,但也说明了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青歌赛评委、著名歌唱家吴雁泽也语重心长地说:“不少歌唱演员认为有了歌唱的特长外,其他的东西不重要,有的甚至认为唱歌是一个捷径。其实,搞文艺的人脚底下必须有文化,没有这样一个铺垫很难成功。”他告诫年轻歌手别以为有嗓子就可以一举成名,就可以走遍天下。
虽然怕出糗,但不少歌手都认为文化考核是有必要的。获得过金奖的藏族歌手索朗旺姆即表示以后要多读书,学好文化,唱好歌;而蝌蚪组合也表示,虽然唱歌很快乐,答题很痛苦,但这提醒自己以后要加强文化学习,提高文化素养。
青歌赛评委、著名作曲家徐沛东直言:“素质低的歌手不能在知识有限的情况下,对自己所唱歌曲的创作时代、背景、作者的意图、作品的特点等相关内容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而没有这种深刻的了解作基础,就不能做到投入情感,流露真情,进入全身心高度投入的状态之中,而只能作为一台苍白的发声机器,这样的歌手无法成为艺术家。”
大赛发言人秦新民这样解释何以在个人单项决赛中恢复综合素质考核这一比赛环节:因为团体决赛中PK的过程长,无法在有限的直播时间里再容纳下综合素质考核,而个人决赛则有充裕的时间加入此环节。
“乘着歌声的翅膀,亲爱的随我前往……”第十四届青歌赛个人比赛即将开始,我们祝愿所有参赛选手为自己的声乐梦想插上翅膀,专业素质与文化素养比翼齐飞,带给观众更多的惊喜和希望。